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知识

交通事故致残后必看!3步搞定赔偿,别让鉴定结果“白做”!

时间:2025-06-26     来源: 交通内参编辑部     作者:

在交通事故中,若当事人不幸受伤并可能构成伤残,及时进行伤残鉴定并采取正确的法律措施至关重要。伤残鉴定不仅关系到受害者的康复治疗,更是后续索赔和责任认定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完成鉴定后,当事人应依法有序推进后续流程,以最大限度维护自身权益。

一、及时报案并获取交通事故认定书

完成伤残鉴定后,当事人应第一时间向交通管理部门报案,确保交警及时赶赴现场调查。交管部门将根据现场勘查、证人证言等证据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明确事故责任划分。这份认定书是后续赔偿谈判或诉讼的关键依据,当事人务必妥善保存。

交通知识

二、依据伤残等级主张合理赔偿

若鉴定结果确认当事人因事故致残,受害方有权根据伤残等级向责任方索赔。赔偿项目通常包括医疗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抚慰金等,具体金额需结合伤残等级、当地经济水平等因素计算。在此过程中,伤残鉴定报告是核心证据,当事人应充分利用其在调解、诉讼中的法律效力,确保索赔有理有据。

三、对鉴定结果或责任认定存异议时的应对措施

如果当事人对伤残鉴定结论或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可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复核,或委托具有资质的机构重新鉴定。及时提出异议是纠正错误、维护公平的重要途径,切勿因错过时限而丧失救济权利。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后的法律行动环环相扣,每一步都可能影响最终赔偿结果。当事人应保持冷静,依法依规推进流程,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确保自身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同时,无论是协商还是诉讼,保留完整证据链、严格遵守法律程序,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舆情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