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资讯

中国交通网:《湖南古代廊桥》记载湖湘古桥遗存339座

时间:2022-10-18     来源: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     作者:佚名

  

  

  

      10月12日,从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召开的《湖南古代廊桥》评审会上得知,湖南古代廊桥遗存达339座。

  涟源新车桥(唐) 吴世梁 摄

  安化永锡桥。童迪 摄

  通道总关桥(红六军团小水突围战打响第一枪的地方,又称红军桥)。童迪 摄

  新化龙潭桥。彭立 摄

  宜章广济桥。吴卫平 摄

  东安广利桥。高世祥 摄

      交通遗产见证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庚续不绝的文化基因。为传承和弘扬交通文化,展示源远流长的湖湘文明,湖南省交通运输厅拟编辑出版《湖南交通遗产》丛书——《湖南古代廊桥》《湖南古代石拱桥》《湖南古代梁桥、跳桥》《湖南古道古亭和舟车马具遗存》《湖南非物质交通文化遗产》。

      廊桥,又称花桥、风雨桥、凉亭桥,20世纪40年代由湘籍建筑史学家刘敦桢先生命名。作为桥亭组合结构,廊桥发轫于先秦,成长于汉晋,繁荣于唐宋,鼎盛于明清。

      蒋响元、敬海泉著作的《湖南古代廊桥》,以交通遗产普查成果为基础,以明清道路演变为线索,以湘、资、沅、澧及赣江、桂江、北江流域为地理单元,简要分析了廊桥发轫发展、构造特征及文化内涵,系统介绍了盐铁古道、茶马古道、茶盐古道、盐帮古道、烟银特道、官马大道及其支线道路上的廊桥遗存,重点梳理了与此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

      根据该书记载,古代廊桥分布除岳阳、湘潭外12个市州的58个县市区;包括始建于明代以前廊桥63座(唐五代2座、宋代6座、元代5座,明代50座),清代200座,民国41座,年代不详35座;跨湘(63座)、资(133座)、沅(111座)、澧(19座)及北江(7座)、桂江(5座)、赣江(1座)水系;市州以邵阳(83座)居多,县区则以新化(41)为最。

      其中,湘(潭)安(化)茶道上的涟源新车桥始建于唐,是湘境已知最早的廊桥;烟银特道上的洞口水东桥,长86米,是湖南省内最大的木梁廊桥;湘黔官道上的芷江龙津桥长252米,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靖融商道上的通道普济桥,是省内孔跨(19.8米)最大的木构廊桥;盐铁古道上的宜章观音阁桥,是国内唯一的桥塔组合廊桥;两广挑盐大道上的江永兴隆桥,其石柱石梁榫卯结构堪称孤例;宝安益商道上的新化龙潭桥,碑刻“奉宪禁溺子女,又禁包足”,折射“戊戌变法”社会影响远及湘中腹地,体现了“敢为天下先”的湖湘精神,尤为珍贵。

      《湖南古代廊桥》评审会由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办公室主任李曙光主持,蒋响元做编撰工作报告,中国科技史学会建筑史分会主任委员、湖南大学柳肃教授以及省社科院王国宇、湖南师大钟声、省文史馆李跃龙、省档案馆禹丁华、省文物局谢武经、省文物考古所吴顺东等专家先后发言点评,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自荣出席了评审会。

      2022年6月,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要求“系统完整保护传承城乡历史文化遗产。”

  

      编辑:李宁    审核:孙英利    来源:中国交通报


原文链接:http://jtt.hunan.gov.cn/jtt/xxgk/gzdt/mtkjt/202210/t20221013_2905250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舆情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