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动态

“零碳”技术搬上船 醇氢电动集散两用船“远醇001”在杭州下水

时间:2025-09-24     来源: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作者:佚名

  

  近日,搭载远程醇氢电动技术的集散两用船“远醇001”,在杭州钱航船舶修造厂正式吉水。该船的成功下水,标志着醇氢电动技术在航运领域的重大突破,实现了从陆地到水域应用的里程碑跨越,充分彰显了“车-船-港-能”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示范效应,为我国内河航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全新可行的技术路径。

  在国际海事组织(IMO)“2050年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全球船舶能源转型步伐加快。绿色甲醇因其可再生特性和较低的改造成本,被国际机构评为“船用绿色燃料最佳选择之一”。交通运输部海事局陆续出台多项新能源船舶相关标准、检验规则与鼓励政策,推动船舶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数据显示,杭州现有在册机动船舶约2700余艘,其中清洁能源船舶约440艘(含锂电池,LNG等新能源船舶约70艘),新能源船舶数量省内领先,迭代空间大。

  “远醇001”搭载由远程自主研发的醇氢电动系统,通过直流组网与多工况智能能量管理技术,构建了“甲醇-电-智能控制”的创新能源应用体系,可根据实际航行需求灵活切换四种工况模式。

  该船实现了从绿色甲醇能源到船舶动力应用的全生命周期零排放。与同类型柴油船舶相比,其单公里能耗仅为5.3升,降幅超42%,续航里程接近1500公里,显著优于主流3000kWh级别的纯电动船舶。通过高效能量管理及电池寿命延长技术,该船在全生命周期成本方面表现出优异的经济性,证明内河船舶不仅可更清洁、安静,还能实现更经济的运营,为行业转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示范方案。

  醇氢电动技术之所以被视作破解能源困局的重要路径,源于其契合我国“多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禀赋结构。甲醇作为液态的电、液体的氢,既可基于煤炭清洁利用制备,又能通过风光电制氢与二氧化碳耦合实现零碳合成,是风光电力的理想储能载体。其液态特性支持利用现有油气基础设施进行低成本、大规模、长距离输配,现有加油站仅需5–10万元/座即可改造为甲醇加注站,无需重建电网或补能系统,极大降低了社会总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船建造过程中,省港航管理中心船检处积极牵头指导,因属杭州辖区首次新建内河甲醇动力新能源船舶,特邀中国船级社及行业专家提供技术支持。杭州交通船检部门主动担当、多方协同,在开工条件审核、船体施工、动力设备安装等环节安排专人跟踪对接,保障项目高效平稳推进,为船舶顺利吉水提供了重要保障。

  “远醇001”的成功吉水,为航运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更展示了甲醇作为液态新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潜力。(杭州交通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http://jtyst.zj.gov.cn/art/2025/9/17/art_1229304975_5904295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舆情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