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安全

以赣州经开区为例浅谈未成年人交通安全教育

时间:2019-09-03     来源:      作者:

人民交通讯:2018年12月1日,广东省深圳市一名女子拉着一位4岁女孩过斑马线,此时张某某驾车行驶至此,车头与4岁女孩发生碰撞,女孩倒地后被车左前轮碾压,送院抢救无效死亡。细节关乎生命,一朵娇嫩的花朵就因交通事故而凋谢,想想我们就感到心痛。

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发展的希望,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的交通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根据我国交通部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道路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中国未成年人伤害的主要形式之一,每年有1.15万名12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因交通事故而造成伤亡。关注未成年人交通安全刻不容缓!笔者经过调研,现结合赣州经开区近几年发生的未成年人交通事故案例,就未成年人交通安全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赣州经开区未成年人交通事故现状

赣州经开区位于赣州市中心城区西城区,总面积2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万。全区中小学校共计55所,近3万名中小学生。自2013年以来,赣州经开区发生未成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共计10起,造成14人死亡。上述事故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时间点集中:集中在未成年人上下学时间;二是发生事故的未成年人的交通方式主要以步行为主;2013年以来,赣州经开区发生未成年人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事故6起,造成6人死亡,上述事故事故原因多以未成年人违规驾驶二轮车尤其是超标助力车为主。

二、未成年人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

(一)未成年人自身原因。一是未成年人生理尚未成熟。未成年人因生理尚未完全发育、身材都较矮小,特别是学龄前儿童,身形更小,蹲在地上玩耍时很难被机动车驾驶员发现。如2016年3月中旬,刘某驾驶小车在华坚路某宾馆门口人行道上,与骑儿童扭扭车摔倒在地的赖某(3岁)发生碰撞,造成赖某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的交通事故;二是未成年人心理尚未成熟,危险意识不足。未成年人通常对声音的来源很难判断准确,无法准确判断危险信号,他们尚未萌生自我危险意识,也不能感知危险情况;另外,孩子比较调皮好动并且很容易分心,只会本能地把思想集中在自己的乐趣当中,不理会危险。这些,都使他们成为最易受到交通伤害的人群。2014年9月,廖某驾驶小车在赣南大道某路段与横过道路的行人黄某(4岁)发生碰撞,造成黄某死亡。事发时黄某幼儿园放学,在和爷爷回家横过马路时,黄某挣脱了其爷爷的手,跑向对面的道路,致使惨剧发生;三是未成年人未经过系统的安全法律法规学习,导致其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相对淡薄,特别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长为了省事,给学生配备了电动自行车甚至燃油助力车,造成违规驾驶电动车或燃油助力车、摩托车现象严重;不少学生在路上骑车追逐打闹,未成年人因驾驶经验不足,驾驶技能差、极容易发生交通事故。2016年8月底,刘某驾驶小型轿车在赣南大道某路段与王某(14岁)驾驶的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造成王某当场死亡。事发时,王某在学校报完名后准备回家,造成该事故的原因之一是王某未达到驾驶电动自行车的年龄,驾驶经验不足。

(二)家庭教育缺失及监护不到位。因社会经济发展,生活节奏快,家长忙于工作赚钱,忽视了孩子的交通安全教育。部分家庭还给子女配备了电瓶车。在农村,未成年人节假日和课余时间还要经常帮助家人干活,有的家长放任未成年人无证驾驶超标车,根本就不在意有无驾驶证,更有甚者认为年龄越小会驾驶超标二轮车是一种炫耀的资本。这些未成年人群体由于生理上尚未成熟,心理也常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中,他们在走路、骑车时,往往把危险抛在脑后,加之驾驶这些并不适应自己使用的交通工具,在技能的掌握上不能驾轻就熟,遇到紧急情况时,不能采取合理措施进行正确处理,直接威胁到其他交通参与者的正常活动,成为交通安全的一大隐患。如,2014年12月,郭某(16岁)驾驶的无牌二轮摩托车(后座搭载其外婆林某、母亲袁某两人)在赣州经开区某路段与一摩托车发生碰撞,造成后座搭载的林某受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郭某无证驾驶致使其外婆林某死亡,事发时,郭某的母亲袁某也在同一摩托车上,明知郭某无驾驶证仍让郭某驾驶摩托车。从这可见,不少监护人的法律意识极其淡薄。

(三)驾驶员素质不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机动车驾驶员数量爆发式的增长,驾驶员群体文化素质不高,安全驾驶技术水平不高,部分驾驶员缺乏职业道德,交通违法行为严重,不礼让斑马线、超速行驶、未确保安全驾驶是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注意力分散、疲劳过度、休息不充分、睡眠不足、酒后驾车、身体健康状况欠佳等潜在的心理、生理性原因,造成反应迟缓而酿成交通事故。2013年06月,唐某驾驶小型轿车经过某路口时,与自东往西横过道路的行人钟某(8岁)发生碰撞,造成钟某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原因就是唐某遇行人横过道路时未减速避让行人。

(四)学校交通安全教育仍需加强。学校为了迎合上级考核、片面追求成绩,各中、小学校都以学生升入重点中学或考入重点大学的人数多少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教育导向的偏差,必然造成管理重心的偏移,因而不可避免的出现学校忽视学生交通安全问题。

三、加强未成年人交通安全教育的建议

(一)强化未成年人交通安全意识。一是要充分利用开学时机、深入各中小学校开展开学第一堂课活动,围绕如何安全行走、骑车、坐车、过马路等内容,给广大师生上好开学第一堂课,普及交通安全出行知识,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文明出行习惯,加强安全防范。赣州开发区交警大队女警中队每学期初都会深入辖区中小学校,利用开学典礼的时机,给全体师生上一堂覆盖面广、影响深刻的交通安全宣传课。以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国旗下的安全宣誓、交通安全互动体验等形式全面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向学生们传授文明出行、文明过马路、文明乘车等方面的交通事故防护知识和技能。同学们反应热烈,参与积极性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二是以赣州市交警支队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中心为基地,组织中小学生深入教育基地,接受交通安全教育。通过学习展板、图文资料,鲜活的案例展示,学习交通安全常识,体验安全驾驶模拟训练教育装置等逼真体验设施,模拟交通场景,增强防范事故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学校应重视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意识。中小学校要切实履行职责,组织开展交通安全教育课等多种形式的交通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切实增强中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学生出行严格遵守规则和乘坐交通工具的安全。

(二)注重多方参与。学校并非交通安全的唯一教育者。做好交通安全教育需要多方参与。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榜样,从自身出发,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同时,要对孩子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树立遵守交规的好习惯;对孩子的不文明、安全驾车的行为予以纠正。同时,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凭借自身专业优势做好在校老师的道路安全教育培训,帮助设计综合课堂教学等,使学校课堂教育更具科学性。再次,鼓励社会化力量的加入。比如,构建企业的互动安全教育平台。各大汽车企事业可能通过有奖安全知识竞赛、场馆实地模拟等方式吸引未成年人和家庭的互动参与。

(三)加强驾驶员及交通参与者素质教育。推进驾驶员素质教育是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最基础工作,是预防交通事故,保障交通安全的最有效途径。一是在全社会开展礼让斑马线、争做文明人的活动。斑马线是文明线,也是生命线。机动车过斑马线要礼让行人,这也是交通法中的明确规定。为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全面提升交通参与者的遵纪守法意识,提升道路通行的安全和谐,倡导车辆对机动车在斑马线前不礼让行人的交通陋习坚决说不。其次,从行人的身份出发,行经斑马线遵守交规是对自身的安全负责,要做到从我做起,加强自身的安全负责。要做到从我做起,加强自身的规则意识,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从众心理,杜绝中国式过马路。二是驾驶员培训学校要在机动车驾驶员思想素质、身体素质、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安全行车知识、驾驶员操纵技术培训上下功夫;驾驶员培训操作行为应包括操纵习惯、各种道路条件下的操作方法、各种气候条件下的操纵方法,各种交通条件下的操纵方法进行系统的训练,以提高驾驶员的驾驶技能。

(四)从严执法,打击交通违法行为。一是交警部门要在学生上下学路段开展护学岗活动,在上下学高峰期及时调整红绿灯、适时采取交通管制措施,保障学生上下学的安全。二是严厉打击交通违法行为,特别是针对机动车、渣土车在学校路段不礼让斑马线、超速行驶、横冲直撞的行为从严处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学生骑车乱闯乱走、不走斑马线的行为进行劝导,对违规驾驶电动车、助力车的行为坚决予以处理,让学生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文明要积累,习惯靠养成。完善未成年人交通安全教育状况,减少未成年人交通事故的发生,需要交通管理者和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以亲历性和实践性的方式让未成年人在参与互动中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学会保护自己,从而减少悲剧发生,让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舆情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