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安全质量

安徽省滁州市质监局举全局之力保障产品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

时间:2018-12-26     来源:      作者:

  近年来,安徽省滁州市质监局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场监管局关于保障产品质量和特种设备两大安全的各项部署要求,严守安全底线,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缺陷产品召回、电梯救援平台和智慧化监管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今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安全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以后,该局把保障产品质量和特种设备两大安全提到了空前高度,创新举措,切实守牢两个安全底线。

  滁州市经济总量居于安徽省前列,规上工业企业2000多户。取得生产许可证企业227家,数量在全省排名第三,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繁重。

  滁州市质监局积极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对227家获证企业实施分类监管。县区局按照企业类别开展巡查,市局、省局分别按照10%和3%的比例开展随机抽查,落实一企一档。加大对电线电缆、家用电器、食品相关产品等重要消费品监督抽查力度和频次,全年开展市级监督抽查486组,投入抽查经费220万元。

  开展电线电缆等10类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对以次充好、缺秤少量等行业潜规则依法严惩。在市场监管总局部署电线电缆专项整治过程中,该省、市、县三级抽调专门人员前后开展8轮巡查,立案查处25起,涉案货值110多万元,提请吊销许可证4家、撤销许可证9家、吊销营业执照4家。

  推进惩防并举,暖心帮扶企业,开展四送一服,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该局在处理猎豹汽车投诉纠纷时,建立政商联合接访等4项制度,帮助企业化解矛盾,受到市委主要负责人批示肯定,并要求市直各单位推广学习。针对电动车充电器生产企业开展集中培训、帮助成立商会指导行业发展、制定团体标准填补省内空白,将原产品合格率从50%提升到95%以上。成立质量流动诊所,采取现场把脉、远程诊断、单个出诊、集体会诊等多种方式,共派出质量专家280多人次,质量会诊211次,为各类组织开出质量处方159张,帮助企业解决质量问题418项。

  推动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市政府拨付专项资金用于质量安全监管。率先成立缺陷产品召回分中心,围绕用户体验和缺陷产品伤害案例收集,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缺陷产品召回社会知晓度和参与度。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进红黑榜制度建设,对监督抽查连续两年不合格企业实施黑榜公布。畅通12365投诉举报系统,开展你点我查和实验室开放日活动,提升群众参与度。

  该市特种设备数量也位居安徽省前列,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压力同样巨大。

  市政府同各县(市、区)政府签订特种设备安全责任状,列入市政府的目标绩效考核。市财政每年拨出180多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把电梯应急救援平台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工程来抓,滁州市电梯应急救援平台建设运行经验成果获得全省推广。同时建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特种设备联席会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判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明确部门分工,形成联动。出台《滁州市液化石油气瓶安全管理办法》,为该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史上第一部地方性规章,依法开展气瓶监管。

  利用互联网+科技手段,创新监管新模式,在该省率先建成电梯应急救援平台和气瓶信息化数字监管监控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特种设备的动态监管,大大提高了执法效率。平台建成后电梯故障率由原来的1.1%下降到0.38%。救援时间由25.5分钟缩短到14.6分钟。气瓶信息化监管平台利用互联网+二维码电子标签+24小时监控,实现了对气瓶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监管和对气瓶充装单位分类分级、连锁管理,对气瓶充装、检验等活动实时监控,确保了气瓶监管工作全程参与、动态监督。

  推进特种设备安全铸安行动常态化实效化和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制度化规范化。针对整治中查出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依法从严处理,2018年以来,该市共检查特种设备3.6万余台(套),发现并整改事故隐患516处,下发安全监察指令书106份,立案查处56起特种设备违法案件,罚没款近146万元。连续10年未发生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事故。

  该局还打造电梯安全知识文化长廊和电梯科普体验馆,体验电梯模拟困梯事故,教会人们在密闭的轿厢自救。向群众发放通俗易懂的《电梯安全小人书》,普及电梯安全知识,提升人民群众自我保护和应急能力。同步打造滁州市青少年电梯安全教育基地、中小学生特设安全教育等基地,实现安全宣传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还通过开展电梯安全专题征文和电梯维保技能大赛,普及电梯安全知识,提升电梯安全水平。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舆情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