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安全质量

消费升级别成了“套路升级”

时间:2018-11-15     来源:      作者:

  预售、红包、点赞一年一度的双11大战鸣锣在即。电商摩拳擦掌,花样迭出争抢消费者;网友跃跃欲试,塞满购物车静候零点到来。但透过媒体报道和大伙吐槽不难发现,今年的双11依旧是套路深似海,陷阱之多让人大呼想念你最初的美好。

  今年,双11已经来到第十个年头。十年间,这个日子从起初的光棍节逐步发展成国内最重要的电商盛典,见证着中国电商乃至零售行业的深刻变迁。但伴随交易额逐年攀升而来的,显然还有商家不断升级的营销套路。大伙刚琢磨清打折券,商家又搞出了预付款,刚熟悉锦鲤怎么游,又得学习能量怎么集,有人戏称现在电商的优惠规则,连数学老师都看不懂。买家想花最少的钱买最多的东西,卖家想用最少的东西赚最多的钱,而事实也证明,在这场每年固定上演的博弈中,买的永远不如卖的精。

  双11套路如此繁多,折射出中国消费升级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时下,我们已步入新消费时代,消费渠道、消费模式和消费理念不断升级。相较于以前的买产品比价格,现在消费者更加重视买品质比服务,更加重视商家的品牌、口碑、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商家惯用的花式营销非但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反而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长此以往,再热的购物节恐怕也要凉凉。

  有文章追问:当双11进入审美疲劳期,技术加持能否成为解药?很显然,解药不在技术,而在观念。与其打着技术的名号想方设法让套路升级,不如多花些心思琢磨怎么让消费者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好的服务。否则,技术只会成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帮凶。解决营销和消费之间的错配,除了要求电商自身转变思维之外,有关部门还需创新监管模式,细化现有法律法规,在消费升级的同时做到规则升级,使消费者权益始终处于法律的关照保护之下。

  不久前,知名电商企业代表共同签署了《电子商务诚信公约》,倡议各平台货真价实、客观公正、童叟无欺这不仅是大佬们的约定,更是所有消费者的期许。《公约》能否有效落实,这个双11我们拭目以待。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舆情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