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安全质量

广昌县运用道德“红黑榜”助力低保精准识别

时间:2018-08-07     来源:      作者:

  广昌县在低保工作中,不断完善低保保障机制、加强规范化管理,确保应保尽保。该县民政部门结合全县脱贫攻坚道德红黑榜,把精准识别低保对象纳入红黑榜,加大孝老敬老美德宣传,加强道德伦理教育,让一些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红红脸、出出汗。

  从抓扶贫到抓扶志

  在没有搞红黑榜之前,不管是哪级的检查组到村里来,只要车子一停下来,村里的老人就围上来,向检查组诉苦,争低保。后来搞了红黑榜,如果儿女不赡养老人不跟老人一起住的,就要上黑榜。现在上面再下来检查组,村里老人再也不来胡搞蛮缠了。如果任由歪风邪气蔓延下去,既会干扰低保的正常工作,也会扭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利用熟人关系的制约来扭转不赡养老人而致贫这种不良倾向,并从道德层面向制度层面转化提升,对这种形式,老百姓是最容易接受的。

  从试想法到成做法

  对于搞道德红黑榜,基层干部开始也有些担忧。其一是担忧这是否会存在道德绑架。其二是担忧这是否有侵害当事人隐私的行为。但从实践检验看来,凡上了黑榜的人,只要前期工作细、把关严、措施实、程序到位,他们也就没有什么理由可辩驳。而为了使道德红黑榜更好地发挥作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该县从情况摸排、人员推荐、信息采集、民主评议、教育劝导、审定公示、张榜公布、网上发布、抓好转化、界定奖惩等十个环节进行了规范化、制度化,并明确要求在开展工作中,一是要以红白理事会为抓手、以移风易俗为导向,细化工作责任和任务。二是要抵制老好人思想,结合孝老敬亲、勤劳致富、环境卫生、社会公德等主题抓好红黑榜评议工作。三是要选好有公信力的人担任理事会成员,将移风易俗工作进入到老百姓中去。

  从上村墙到上县网

  道德红黑榜的要义在于融合优秀传统文化习俗于制度建设之中,定规矩、立良俗、晒红黑、扶正气,密切发动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教育群众、激励群众。对于因生活水平好转脱贫,主动要求退出低保的,及其他自觉将低保留给更需要的人具有高尚精神的,上红榜。通过红榜,对正面事例进行宣传弘扬,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对子女有赡养能力但不履行赡养义务致老人贫困的;老人以不增加子女负担为由,放弃法定应得的赡养费的;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且有劳动能力,但好吃懒做不务正业致贫的;及其他不文明行为进行政策宣传、教育劝导。劝导后仍强行要求享受低保、特困供养的,上黑帮。通过黑榜,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以舆论压力使黑榜人员有自我纠正意识。道德红黑榜,一红一黑,爱憎分明。村里的榜单一公布,村民们就会主动过来看榜,特别是每逢乡村集镇的当墟日,红黑榜前更是围满了人群。红黑榜不仅在村里公布,还在全镇公布,在全县发布,从上村墙到上县网、从自发到自觉、从试行到执行,已上升到了制度的建设层面。基层干部群众都称赞道德红黑榜,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排行榜、监督岗、曝光台,争低保户、不赡养老人不与老人同住、好吃懒做要低保等等,但凡有这些不文明、不道义、让人不齿的行为,都可以通过红黑榜加以约束。

  据悉,自建立道德红黑榜机制以来,目前有主动放弃申请低保的对象370余人,有主动申请退出低保保障的对象21人,有被子女接回家合住尽赡养义务的独居老人30余人。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舆情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