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监督

渤海湾畔护鸟人:十余年守护换得候鸟安全迁徙

时间:2018-07-24     来源:      作者:

  池塘边的草丛中,3只形态各异的水禽亲密地依偎在一起。见有陌生人走近,它们顿时警觉起来,其中形体较大的一只灰羽白颈、带有黑斑的水鸟摇摇摆摆站起来,扑打着翅膀守护着同伴。

  照顾它们的志愿者田志伟说,这是一个特殊的三口之家:试图赶人的是一只7岁的叫卓玛的雄性斑头雁,也是一家之主,女主人是一只5岁大的家养大白鹅,另一只体型较小,外形与斑头雁极其相似的小家伙是它们的女儿。

  今年50岁的田志伟,是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大清河救助站的站长。从2004年救助14只东方白鹳开始,田志伟与鸟类保护救助工作结缘。他的家乡乐亭,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一个候鸟驿站,那里有众多的沿海滩涂湿地,每年都有数百万只野生鸟类迁徙途中在那里停歇。

  2014年5月,暴风雨之后的一天早晨,田志伟发现了一只瑟缩在芦苇丛中的受伤大雁。田志伟救起了它,为它取名卓玛,让它和一些同在那里疗养的野鸟和两只家鹅生活在一起。

  卓玛从伤病中恢复后不久,曾经试图飞走。可能是没有找到自己的雁群,七八天之后,它又飞了回来。后来,为了让斑头雁归群,田志伟自己也曾驱车2000多公里,跨越6省,从渤海之滨远赴青海湖,帮助卓玛寻找它的伙伴们。

  令人遗憾的是,当他们抵达时,雁群已从那里飞往云贵高原过冬去了。田志伟舍不得把卓玛孤零零留下,于是,他们又一起踏上了归途。

  半年之后,卓玛给田志伟带来了一个大大的惊喜:它与一起生活了几个月的一只母鹅坠入爱河!第二年,春暖花开的季节,它们在池塘边安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并接连不断有了爱情的结晶。

  每年要下六七十个蛋,每一个蛋,我都进行人工孵化,田志伟说。三年了,200多个蛋全都精心地孵过了,去年终于孵出一只,我把它叫做斑头鹅。田志伟说,大雁和家鹅都属于雁科,它们是可以有后代的,属于杂交物种。

  如今的大清河救助站,拥有一支二十余人的护鸟志愿者队伍,已经成为唐山乃至全国闻名的爱鸟者之家,也是受伤或迷途鸟儿的温馨家园。他们这群护鸟人,长年累月不求回报地在湿地与鸟为伴,用行动诠释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谛。

  我们的责任是让每一只北归的候鸟都能平安地迁徙,让每一只鸟儿都能在蓝天下自由自在地翱翔。田志伟说,随着法律完善和人们保护意识增加,近年来乐亭的非法捕鸟现象已大为减少,这个雁鹅之家也就能长期安宁而幸福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了。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舆情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