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访谈

吴忠泽:科技创新引领智能交通产业发展升级

时间:2018-07-24     来源:      作者:

  中国的智能交通行业作为一个多技术综合应用领域,在RFID、传感器、无线通信、GPS芯片等方面也高度依赖国外技术和产品。比如在智能导航产业,专业测量接收机和测向接收机高端产品,国际厂商占80%;授时接收机国外产品占60%;航空导航接收机国外产品占90%;国产OEM板几乎全部采用外国芯片。国产低端产品主要使用国外进口芯片或OEM模块进行二次开发。从总体上看,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基本上还处于项目带动型和市场跟随型阶段,缺乏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重大技术产品。

  科技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关键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将极大地影响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不仅使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付出昂贵的技术使用成本,同时产业的命脉也会被国外企业所控制。未来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给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智能交通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在我国的持续发展有赖于ITS相关各界的共同努力,如何团结广大的产业、学术、研究和应用机构,形成有效的协同机制以及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利益链,以推动中国智能交通的又好又快发展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机制问题。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的成立为此关键机制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平台。

  如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如何将科技成果更好更快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何用科技创新推动中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升级?作为全国性智能交通行业组织,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不仅做出了深刻的思考,而且身体力行,是ITS发展的思考者与实践者。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吴忠泽。

  一、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现状

  据《2013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研究报告》、《2014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数据分析,2012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包含智能公交、电子警察、交通信号控制、卡口、交通视频监控、出租车信息服务管理、城市客运枢纽信息化、GPS与警用系统、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和交通指挥类平台等10个细分行业的项目数量达到4527项;市场规模达到159.9亿元,同比增长21.7%;2013年,在国家债务审计,地方债务问题备受关注的情况下,虽有国家各级政府换届后领导层渐入佳境的利好,但市场增速并未达到市场预期,2013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保持了20%的增长水平,全年市场规模达到192亿元。

  从企业规模看,目前国内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企业约有2000多家,主要集中在道路监控、高速公路收费、3S(GPS、GIS、RS)和城市智能交通系统集成环节。目前国内约有500家企业在从事监控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是中国非常有特色的智能交通领域,国内约有200多家企业从事相关产品的生产,并且国内企业已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双界面CPU卡技术。在3S领域,国内虽然有200多家企业,一些龙头企业在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高速公路智能卡、地理信息系统和快速公交智能系统领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城市交通领域,相关的企业较多,但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厂家仅20多家。

  标准化是智能交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比较早成立了全国智能交通系统的标准化组织,发布了近百项智能交通的技术标准,初步布局完成了国家智能交通系统的标准体系,为智能交通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保障。经过多年发展,引导了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等领域的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参与智能交通系统行业,培育形成了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研究和产业化推进的基本队伍。智能交通产业也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一批智能交通行业的骨干企业,产业发展还受到了资本市场的关注,公路、铁路、城市交通、民航、水运等行业性市场稳步发展,智能交通产业格局正在逐步完善之中。

  6.png

   同时,吴忠泽也指出,我国智能交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智能交通发展的理念还有待转变和提升,对于公众出行和货物运输服务,以及交通安全这样一些民生的需求关注需要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适合国情的技术和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突破,特别是市场化推进的机制比较缺乏,智能交通的产业链、价值链还没有真正形成,这是我们目前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存在的不足。

  二、我国智能交通的未来发展

  吴忠泽认为,随着世界智能交通系统将进入创造新一代移动社会的崭新阶段,国内智能交通企业要把握好两个机遇:一是城镇化发展,二是智慧城市建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城市化的进程加快、机动化程度迅速提高的阶段,交通运输的效率、交通服务的水平、交通的安全、交通的环境、交通的拥堵等诸多问题集中出现,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个重要的瓶颈。智能交通系统对于缓解和解决上述问题具有直接的作用和意义,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探讨实现更加安全、更加顺畅的交通环境技术,将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显然,城市化进程将给智能交通产业发展创造巨大空间。智慧城市建设则促进提升交通感知的智能化水平,推动政府关于交通信息资源的有序开放,以及形成公益服务和市场化增值服务两者相结合的交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制,从而提高交通信息资源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大力发展公交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技术,持续改善和提高公众出行的智能化服务水平,满足公众出行的多样化、个性化和动态化交通服务的需求,也将加快智能交通新一代信息服务系统的发展。

  吴忠泽认为,“十二五”期间,将是中国智能交通提升的一个阶段。在“十二五”期间,立足国内,利用新技术手段,结合智慧城市的建设,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这是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第一,不断提升交通感知智能化水平,构建网络化的交通状态感知体系,提高交通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十二五”期间,为了加快物联网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实际应用,一是要突破车路状态感知和交互等关键技术,包括车辆动态的组网,状态实时的获取、环境智能感知、车路信息交互等一批前沿技术,提升交通运行监测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在提高交通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的同时,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管理的升级;三是建设覆盖主要道路、公交场站、高速路口、轨道交通站点、综合运输枢纽的数据监控传感网络,形成全路网的智能监控体系;四是要推动公交、轨道交通、民航、铁路、交管、气象、消防、应急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支撑一体化的交通智能调度管理、安全应急指挥和规划决策。

  第二,重视面向公众的综合交通信息服务,改善和提高公众出行的智能化服务水平。

  QQ图片20180712091402.gif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舆情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