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资讯

胜日寻芳 清凉古镇

时间:2022-07-12     来源: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     作者:佚名

  古镇是自然与人文共同填写的诗词,用经年的风雨为它押上恬静闲适的韵脚。

  夏日何处去?方寸觅山水。日前,中国邮政发行了《中国古镇(四)》特种邮票,一套4枚。江西浮梁瑶里镇、浙江富阳龙门镇、福建晋江安海镇、山东微山南阳镇4座古镇被精细描绘于方寸之间,雕刻布线配合淡彩,水光潋滟,不失为暑期寻觅清凉的好去处。

  

  安海镇

  推荐人:陈凌

  推荐地: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安海镇

  推荐理由:在晋江市西南部,坐落着千年古镇——安海,古名湾海。这里是古代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贾胡与安平商人互市,梯航万国。这里有安平桥、白塔、龙山寺……还有成片的古厝、美味的闽南小吃,隐匿在高楼大厦间的古街、小巷、老宅、古庙是安海人对传统生活和文化的坚守。

  隐于繁华 艳惊四海

  

  

  安平桥。(潘登 摄)

  

  五里长桥甲天下

  一条三里长的老街是古镇的中轴线,北起龙山寺,南接安平桥。

  龙山寺是泉南地区的一座千年古刹,作为142座全国重点佛教寺院之一,驰名海峡两岸。相传始建于隋皇泰年间,香火远播。现存建筑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靖海侯施琅等捐资修葺的,以后历有扩建,形成了庄严的寺院建筑群。龙山寺最为特色的是供奉的千手千眼观音,高2.95米,肩膀两侧共1008只手臂,为明代金漆木雕珍品。

  安平桥是安海人的骄傲,座落在安海镇西侧,即安海港的海湾上。这里南通两粤,北达江浙,海运四达,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市舶地区。

  因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水深危急,风险浪高,为避风大浪急时翻船的危险,适应港湾发展及日益繁荣的海外贸易,宋绍兴八年(1138年),当地富商筹建了这座石桥。建桥石料从金门岛山上开采,利用潮汐的涨落,用船浮运架设,工程漫长且艰巨。初建时,石桥长度约5华里,故称“五里桥”。

  站在桥头望去,桥上筑憩亭5座,东端为水亭,中部是中亭,西端是海潮庵,在三亭之间还有雨亭两座。中亭周围保存有历代修桥碑刻16通,亭前有石武士两尊,是宋雕塑艺术品,亭上石柱刻有一副对联,“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

  安平桥建成后,经过浪涛侵袭及地震多次破坏,几圮几复。上世纪80年代,国家拨款进行维修,基本恢复了石桥原貌,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志士,路遇此桥都留下佳作,宋代泉州府郡赵今衿在安平桥竣工后吟诵道:“玉帛千丈天护虹,直栏横槛翔虚空。”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称:“闽中桥梁甲天下,泉州桥梁甲闽中。”郭沫若先生畅游五里桥后,留下了《咏五里桥》一诗。

  如今,安平桥作为世界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遗产点之一,已成为宋元泉州海上贸易高度发达的重要实物见证,更成为安海发展文旅产业的重要载体。涛声在耳,人潮依旧,透过迷蒙海雾,依稀可见安海港古码头上“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的繁忙景象。

  文脉藏于古书院

  出安平桥公园东门,向北步行600米,途经成功西路即可到达石井书院。安海人常说,安海人的文化根脉,就隐藏在石井书院。说起这座书院,绕不开 3位贤者:朱松、朱熹和朱在。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安海始设镇级建制,名为“石井镇”。朱松为镇监,于官署旁“鳌头精舍”讲习“义理之学”。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朱松之子朱熹赴任同安主簿,常来安海讲学。后来,朱熹门生傅伯成把鳌头精舍辟建为“二朱先生祠”,嘉定四年(1211年),这里又扩建为“如州郡学之制”的书院,并命通判朱在(朱熹季子)执事,取名“石井书院”。

  由于“二朱(朱松、朱熹)”在鳌头精舍的讲学“启迪文风、诲掖士子,因而人才蔚起”,理学在这里传播开来,安海镇也被称为“闽学开宗”圣地。几百年来,石井书院历经兴毁,幸因“二朱”的影响,一直备受重视,使这座学府得以从宋代至清末,兴学倡教,历久不衰。

  现今在南宋建院原址上,石井书院依然屹立。漫步其间,依然能感受到书院的书香风雅。每年金秋9月,镇上小学生都会来这里举行开笔礼,寄寓尊师重教、热爱读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余音绕梁。

  

  交通:沈海高速公路和324国道与安海镇毗邻,镇中心距晋江动车站约11公里。

  美食:安海小吃品种丰富,以土笋冻、捆蹄、烟肠、菜头酸等尤为突出。土笋冻由沙虫加工烹制而成,沙虫漂洗干净后,按一定的虫、水配比,放在锅中熬煮,加入适量酱油,形成胶质状后,搅匀放入酒盅,结成冻的晶体佐以蘸料,口感鲜嫩。

  附件下载:

  0">

  相关链接


原文链接:http://jtyst.fujian.gov.cn/zwgk/jtyw/mtsy/202207/t20220708_5950465.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舆情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