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资讯

智慧港口建设如何提级进阶?

时间:2022-06-28     来源: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     作者:佚名

  

  厦门远海码头。(资料室供图)

  

  6月20日,记者在厦门远海码头看到,一辆辆无人驾驶的自动导航运载车(AGV)有序进入码头前沿作业区,完成装载即驮着集装箱自行驶向堆场,6台自动化轨道吊在堆场内来回移动装卸集装箱……

  从全国首个5G全场景应用智慧港口项目在厦门港远海码头启动运营以来,各大港口正抓住数字经济发展契机,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高新技术应用,加速智能网联车商业化应用,助力传统港口运营模式的智慧转型。

  “数字化转型不是传统的自上而下推进,而是双向发力、迭代创新。”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商船系副主任邹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布局“智慧港口2.0”已成为港口行业的共识,但数字化转型不能盲目跟风、不是大拆大建,关键是满足需求、创造价值,要避免无序发展、资源浪费等问题。

  “5G”让港口更“智慧”

  6月20日,在厦门远海码头操作控制中心,记者现场体验了一次采用5G技术的VR眼镜。戴上眼镜后,自动化码头作业现场实时显示在眼前,4K高清视频信号让堆场的每一个细节完美呈现,比肉眼更加直观。

  “借助5G高带宽、低时延的特性,成功实现AGV无线通讯控制、‘5G+智能理货’等5G应用,再通过VR眼镜实时监控,可以现场解决一线作业的痛点问题,提升生产效能。”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博生告诉记者。

  “数字化转型涉及各层级、各领域、各业务,既是一项极具创新性的复杂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孙博生说,目前智慧港口基本都是在“5G智慧港口全场景应用”的基础上的持续创新开发,推动包括5G高中低频立体组网、无人集卡开放场景混合运行、北斗高精定位与多传感融合、基于5G的港机远控改造等关键技术的系统性提升,制定了港口无人驾驶集装箱车的标准,实现了智慧港口的商业化运营。

  “通俗点说,就是给码头装上了‘中国芯’,各项工作均实现了‘云操作’。”孙博生说。

  5G技术落地后,通过全场集卡调度、EIR无纸化、智能闸口、智能理货、智能配载、预约平台、微信物流平台升级改造等项目,港口运营效率提升明显。因此,“5G”港口成为国内各大港口布局的流量密码。

  宁波舟山港与浙江移动、华为等“强强联合”持续打造“5G+智慧港口”,还陆续首创了5G轮胎吊远程操控常态化、5G网络切片港口应用、首个5G港口超级上行应用等;四川宜宾港5G智慧港口一期一标段自去年上线试运行以来,借助当前的物流网、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信息技术,实现了港口管理工作流程信息化、数据标准化、日常工作自动化;中国移动、华为公司联合在天津港实施5G、AI、云计算等新技术创新示范应用,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同时,也为全球港口智慧化升级贡献“天津港方案”。

  “5G技术让码头相关领域流程实现了再改造、业务协同管理创新,形成了‘线上信息广泛互联、线下资源优化配置、线上线下协同联动’的新业态。”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长发告诉记者,根据现场实际测试及方案比较,基于5G技术的智慧港口建设具有投资小、建设周期短、绿色低碳、适用性广等特性,对传统集装箱码头智慧化升级具有示范性作用。

  数字化激活港口潜能

  “数字化转型与实体经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优化是紧密相关的,数字赋能是产业、资本、技术、数据多方融合共振的最终结果。”丁长发表示,在循序渐进的发展中,数字技术必将为港口生产力的提升打开新的空间。

  数字化转型的快与慢、成与败,成为激活港口潜能的关键变量。在广西北部湾港防城港码头有限公司的9号泊位集装箱公司码头,借助中国移动5G网络和高清监控设备,码头作业利用“电眼电脑”替代“人眼人脑”,实现自动化数据采集。

  “5G应用以前,在北部湾港防城港码头,每个吊桥都需要操作员,严寒酷暑,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由于无法对机械设备的关键作业点做到实时联网监控,故桥吊的集卡数量配备无法实现灵活的集成调度,造成效率低下。”广西北港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5G+”防城港门机视频回传,数据实时采集分析预警和智能理货,设备部署成本减少10%,港口作业效率提高15%,事故发生率降低30%。

  “依托5G网络,智慧港口解决了传统模式下的通信异常干扰、高时延等问题,自动化码头整体运营效能大大提升。”记者在采访港口从业人员的过程中,得到这样的共识。

  在港区5G专网建设基础上,目前港口大都会结合边缘计算、高精度定位、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等技术,研发打造5G智慧港口具体业务场景落地,通过5G技术进一步推动港口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助力港口智慧化升级与变革。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1—2026年中国智慧港口行业发展深度调研与未来趋势预测报告》分析,随着5G商用化的推进,在现有合作成果的基础上,将进一步丰富业务验证场景,扩大试点规模,全面验证各类典型应用的5G承载能力,打造5G垂直行业应用标杆。同时随着各应用场景的成熟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固定化,5G智慧港口解决方案可以复制到国内外各港口,带动整个行业技术的换代升级,同时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

  盲目跟风不可取

  如今,借助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大港口都在发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之路,构筑安全、便捷、智能、全联接的智慧港口生态圈。

  “当前,我国智慧港口建设已从探索阶段逐步转向成熟。”集美大学航海学院教授邵哲平表示,然而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港口中的深度融合应用,还需要一个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相关的理论体系还需进一步丰富与完善。

  “智慧港口建设投资大、周期长、要素多,再加上技术储备、资本积累、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等现实情况,决定了智慧港口发展还将是一个长期、持续和渐进的过程。”丁长发表示,截至目前,我国人工码头整体比例依然较大,自动化程度低,盲目追求数字化不可取。

  “无论是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还是港口企业,都要全面、客观、理性地评估智慧港口建设基础与条件,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与路径,找准着力点与重点突破的方向。”丁长发建议,各地要基于港口生态圈打造顶层视角,做好智慧港口的概念框架设计,整体谋划好智慧港口的发展框架与思路,从空间性、技术性、社会性、生态性等多维度考虑好智慧港口路径设计的问题。

  “目前,各大港口仍存在智慧港口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智慧港口评价指标体系不统一等薄弱环节。”邵哲平在分析目前智慧港口发展现状时表示,各地要紧密跟踪国际港口行业科技前沿,研究构建智慧港口标准与规范体系,包括相关基础标准、术语定义、通用规范、应用标准、信息服务标准,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研发与应用。

  (全媒记者:王有哲)

  附件下载:

  0">

  相关链接


原文链接:http://jtyst.fujian.gov.cn/zwgk/jtyw/mtsy/202206/t20220622_5934370.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舆情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