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地区风采

交旅线:独库公路成为沿线百姓的致富路

时间:2025-09-24     来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作者:佚名

  近日,中国公路学会旅游交通工作委员会公布150个2025年度美丽公路项目名单,G217线独库公路榜上有名。近年来,随着新疆交旅融合不断深化,独库公路作为区域发展“金纽带”的窗口效应持续增强,成为推动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这条北起独山子、南至库车,全长561公里的公路,每年仅开放通行约4个月,却已成为新疆夏季旅游的“黄金通道”,不仅连接了天山南北的壮美风景,更成为沿线百姓实实在在的“致富金桥”。

   

  以交通为骨架,独库公路串联全线旅游资源,构建“一路贯通、多点联动”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沿线地区积极探索“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乌苏市充分利用其扼守公路咽喉的独特地理优势,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了“乌苏驿”文旅综合体,将其打造为独库公路自驾游体系中的关键节点和一站式服务中心,真正让“流量”变成了“留量”,让“过路客”变成了“过夜客”,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乌苏驿”内规划了特色美食街区,优先招募本地居民、特别是沿线乡镇的农户、牧民入驻经营。昔日只会自家烹制的牧民大嫂古丽娜尔,在政府的扶持下,在驿站开起了一家“草原风味”手抓饭馆。她选用自家牧场散养的羊羔肉和本地优质大米,做出的手抓饭味道纯正,深受游客喜爱。“以前羊肉卖给贩子,价格低。现在直接在驿站开店,旅游旺季一天能卖出去200多份手抓饭,月收入顶过去大半年!”古丽娜尔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像她这样的特色餐饮店在驿站有30多家,直接创造了上百个就业岗位。

  以公路为载体,独库公路深度融合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与红色记忆,塑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体验廊道。在乌苏市塔布勒合特蒙古族乡,游客可以体验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蒙古族鹿棋”;待甫僧景区举办的沙力搏尔搏克“金腰带”争霸赛,让游客以“武”会友;克孜加尔湖景区的沙漠歌舞表演,则让游客跟着艺人学跳萨吾尔登。这些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正是独库公路沿线从“卖风景”到“卖体验”转型的生动写照。河南游客赵毅峰为了参观待甫僧的“金腰带”争霸赛,通过上网购买赛事门票,自驾旅游独库提前一天抵达待甫僧,入住当地的民宿,品尝当地特色美食,购买了金腰带文创纪念品。观看完比赛后,他兴奋地说:“第一次近距离观看这么精彩的搏克比赛,选手们太厉害了!这里的自然风光美,比赛又这么有民族特色,这次来新疆自驾独库真是不虚此行!”

  以服务为导向,独库公路的持续建设与管理始终将游客体验置于核心。这条公路不仅是一条交通通道,更是一条精心编织的、连接人与自然的“金色纽带”。它通过完善观景台、停车区、环保厕所、应急救援站等公共服务设施,极大地提升了旅游品质与安全感,从而将庞大的客流量有效地转化为沿线地区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声名远扬的“独库第一村”康村,每年吸引大量游客驻足消费。其巨大的客流量是沿线村镇发展的根本保障。据统计,旅游旺季时,独库公路日均过境车辆常常超过2万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康村牧民艾山江夫妻二人经营的“天山脚下农家乐”迎来了事业的黄金期。他自豪的说:“以前我在这山沟里放羊,哪能想到现在?独库公路变化这么快,来的游客越来越多!现在我烤的羊肉串让天南地北的客人都竖起了大拇指。客人们都喜欢到我家的果园里亲手摘杏子、摘葡萄,我妻子古丽做的小花帽和刺绣,客人们也爱不释手,经常供不应求!这条路啊,真是把我们家的好日子和远方客人的快乐,紧紧连在一起了!”这个曾经的深度贫困村,如今已成为热闹的旅游胜地,村里436户村民每户都能从村集体股份中获得分红,许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纷纷返回家乡创业就业。

  

  如今,随着“快进慢游”自驾游新模式火热起来,行驶在独库公路上,挂着各地车牌的车辆在雪山草原间蜿蜒成行,游客们在观景台拍照留念,当地居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这就是独库公路作为“致富金桥”的最美写照。

  (厅综合事务中心  魏文科/文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文链接:http://jtyst.xinjiang.gov.cn/xjjtysj/yxfc/202509/38a980aa29ca48eead76dd0acb9bb78a.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舆情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