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解读

《海警法》“鹰眼”挑战,精准识别问题船舶

时间:2024-09-05     来源: 内参编辑部     作者:佚名

在浩瀚无垠的蓝色疆土上,海洋不仅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的关键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警法》的出台,为海警机构在维护海上安全和秩序方面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下面交通运输调研中心宣传员将结合案例对第十六条法条进行详细解读。

某日,一艘外国船舶未经许可擅自进入我国领海海域进行非法作业。接到报告后,我国海警机构迅速响应,对该船舶进行了识别查证。通过专业设备和手段,海警机构迅速掌握了该船舶的基本信息及其航行、作业情况,并确认其存在非法行为嫌疑。

图片1

根据《海警法》第十六条:为维护海上安全和秩序,海警机构有权依法对在我国管辖海域航行、停泊、作业的外国船舶进行识别查证,判明船舶的基本信息及其航行、作业的基本情况。对有违法嫌疑的外国船舶,海警机构有权采取跟踪监视等措施。

随后,海警机构依法对该船舶采取了跟踪监视措施,并向该船舶发出了警告信号,要求其立即离开我国领海海域。然而,该船舶却无视警告,继续在我国领海内非法作业。

图片3

面对这一情况,我国海警机构果断采取了进一步的执法行动。在充分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海警机构依法对该船舶进行了登临检查,并查实了其非法作业的事实。最终,在确凿的证据面前,该船舶不得不放弃抵抗,在海警机构的监督下离开了我国领海海域。

《海警法》第十六条的实施,不仅为我国海警机构在维护海上安全和秩序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也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在海洋维权执法方面的坚定决心和高效能力。

关注小政,更多交通知识等您了解。

交通内参【全国交通运输调研中心】诚聘交通调研员,关注反腐倡廉,依法维权,依法行政,扫黑除恶,欢迎您加入010-56019687、010-53385910。

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舆情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