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地区风采

廊坊三河市“四好农村路”撬动乡村振兴新引擎

时间:2022-10-09     来源: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作者:佚名

  8月13日,在廊坊三河市农村公路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正进行路面摊铺。

  近年来,三河市按照省、市“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部署,全力推进“交通运输+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美丽乡村+乡村旅游”五位一体联动发展,推行业态、形态、文态、生态四合一,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19年,三河市被评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2020年,被推荐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省级试点县;2021年,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完善农村公路网 当好先行官

  该市坚持以构建交通、产业、文化、旅游“四位一体”的交通大格局为目标,在不断完善高速、国道、省道等干线公路 “主动脉”建设的同时,加速推进区域内公路“毛细血管”的全面畅通。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四好农村路”行动计划。2018至2021年,累计投资33.76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270.9公里,农村公路等级公路比例达100%,实现镇镇通二级公路、农村公路铺装率达100%。随着交通路网日益完善,加速了产业聚集,区位优势更加彰显。

  路通人和,产业发展有特色,乡村振兴有声有色。依托矿山内甘泉寺遗址公园、二郎庙、辽代灵山塔、百亩油菜花园等乡村旅游资源,建成全长35公里的东部矿山乡村旅游环线。围绕密涿高速南连接线,打造了杨庄镇近7000亩的林药基地。带动了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了修好一条路,发展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群众。

  

  守住出行安全线 畅通微循环

  三河市财政每年落实农村公路大中修资金和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农村公路管理新路径。

  坚持以推行县、乡、村三级“路长制”为载体,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搭建农村公路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了“E畅通”APP,推动农村公路管理工作实现以科技换人力、以智能增效能的飞跃提升。

  实行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区域联动,交通、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实行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区域联动,24小时不间断进行治超巡查,严厉查处超限超载违法行为,有效保护路产路权,确保公路安全畅通。

  

  

  

  提升通行品质 绘就风景线

  三河市按照“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目标,巩固建设成果,创新养护理念,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养护机制,稳步提升农村公路养护质量。

  大中修等专业性工程,逐步通过市场化运作交由专业化养护队伍承担;日常保洁、绿化等非专业项目,鼓励通过分段承包、定额包干、“以路育树、以树养路”等模式,吸纳沿线群众参与,路域环境实现了“畅、安、舒、美”。截至目前,三河市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优良路率达到95%。

  一条条平坦宽阔、干净整洁的柏油路纵横交错,构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呈现出“车在景中行 人在画中游”的美好画面。

  

  构建新发展格局 打造新引擎

  该市坚持“公交优先、城乡一体”发展理念,在全市率先完成客运公交一体化改造,投入公交车628辆,形成了以主城区为中心,辐射全市各镇的公交线网。

  同时,以物流网络化建设繁荣经济,积极推进“多站合一、一站多用”的多功能乡村综合运输服务站建设,农村公路+物流、电商等服务功能不断完善。该市在10个乡镇395个建制村建成383个电商网点,全部统一了形象标识和机构名称,实现了乡镇级覆盖率100%、乡村级覆盖率100%,打通了乡村交通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三河市将全力把农村公路打造成高质量的党建路、脱贫路、产业路、生态路、文化路、旅游路、休闲路,助力乡村振兴,引导村民奔向更加宽广的小康之路。(林爱民裴双东)

  责任编辑:贺笑 杜梓季


原文链接:http://jtt.hebei.gov.cn/jtyst/jtzx/sjdt/10166365892526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交通运输舆情监测中心